春节的喜庆氛围仍未完全消散,贵池水利重点项目复工复产现场已呈现出热火朝天的景象。作为一项对当地民生和经济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的重要水利工程,马衙街道茶山村的丰收圩站拆除重建工程在新年伊始便迅速按下“快进键”,全力冲刺项目建设目标任务。
2月3日,正月初六,春节假期还未结束,记者在该工程施工现场看到,80余名建设者正锚定4月底完成主体工程建设的目标加紧作业。
(图为丰收圩站拆除重建工程施工现场)
“趁着当前河湖水位低、天气晴好等有利条件,我们正全力以赴抢抓工期,争取工程早日完工,在汛期发挥预期效益。”该项目现场负责人李棣生向记者介绍,由于老站年代久远,设施设备日益老化,随着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防洪排涝等要求。丰收圩站拆除重建工程于去年10月全面开工建设,目前工程已完成穿堤涵、防洪闸、下游翼墙以及泵室垫层浇筑施工,正在进行泵室底板钢筋绑扎模板安装,工程投入使用后区域防洪排涝能力将得以显著提升。
丰收圩站拆除重建工程是我区水利项目建设热火朝天的一个缩影。眼下,俯瞰贵池大地,一个个水利重点工程项目正提速攻坚,丰收圩站、九华湖站拆除重建、河东圩堤防加固等17个在建工程都已全部复工,全力推进水利项目建设进度开足马力“加速跑”。
(图为秋江圩东埂灌区)
76公里的长江黄金水道横贯全区,滋养了贵池的物阜民丰、人杰地灵。近年来,贵池始终坚持守水有责、护水尽责、管水担责,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风生水起,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热火朝天,“一江六河担纲,千里河渠织目,百库多点系结”的现代水网总体格局逐步建成,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连日来,趁着好春光,秋江街道新河村的田间地头也是一派干劲十足的忙碌景象,春耕备耕的序曲已悄然奏响。作为该村的种粮大户,朱保友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对“有收无收在于水”这句话感触更是颇深,望着自家连着水渠的田垄,他的心里别提有多踏实。“今年计划种植300余亩小麦,现在我们农田的灌溉用水可方便多了,再也不用为旱季灌溉而担心,丰收底气足得很!”
朱保友的底气源自于去年底秋江圩东埂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全面完工,以其5.47万亩的广袤灌溉面积滋养着秋江街道9个行政村的大片农田,蜿蜒绵长的灌溉渠道穿过田间地头,打通了农田灌溉的“毛细血管”,真正实现了“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据测算,随着该项目的完工,项目区年新增节水能力153.96万m³,主要粮食作物年增产可达150万斤。
(图为建国排涝站)
兴水利民,润泽一方,一项项惠民利民水利工程项目落地落实的背后是贵池水网展开骨架、全速建设的速度与激情。2024年,我区累计完成水利投资3.29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68.7%,再创历史新高,不仅顺利完成建国站拆除重建工程等7个重大水利项目,推动新开工河东圩堤防加固及丰收圩站、九华湖站拆除重建工程等8个重大水利项目顺利实施,还谋划储备了40个重大水利项目。尤为欣喜的是,我区成功入选全省首批5个县级现代水网先导区,为加速布局贵池水网之“纲”“目”“结”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兴水为民”的奋斗道路上,农村供水保障工作同样事关广大群众的民生福祉,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一直是区委、区政府的心头大事。去年,我区持续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建设,一根根水管网向农家延伸,一条条供水“动脉”建在了群众的心坎上,从“打井取水”到“水龙头一拧”,农村群众生产、生活迎来了质的改变。目前,全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6%,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100%,规模化供水工程受益人口比例达到90.8%。
如今,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水美画卷正在“因水得名”的贵池铺展开来,每一笔勾勒、每一处着墨都尽显“治水保安澜、兴水惠民生”的坚定决心和扎实成效。岁序更新,再启新程,区水利局局长纪清表示,接下来,将积极把握“两重”项目及地方政府专项债审批政策优化为重大水利项目带来的新机遇,持续谋划新一批重大水利项目,积极推进花庙水库等重点工程前期工作进度,以实干担当将建设现代水网的构想从“纸上蓝图”变为“现实图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