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街分站:

当前位置: 凯发体育官网导航 > 专题专栏 >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池篇章

奋进贵池 幸福生活 | “农”墨重彩,绘就乡村振兴好“丰”景!-凯发体育官网导航

发布时间:2025-02-05 09:31 来源:宝地贵池微信公众号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寒冬时节,万物静藏,而在贵池广袤的大地上却是另一番景象:乡间小路干净整洁,高标准农田整齐有序,蔬菜大棚里生机盎然,修剪整齐的果园里孕育着新的希望……翻开我区2024年农业农村工作年鉴,一组组凝结着智慧与汗水的数据跃然眼前——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1.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约4.8%;第一产业增加值约42.07亿元,同比增长4.7%,高于全市平均增速0.1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县区前列;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5%,增幅位列全市第一;预计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94元,同比增长7.6%。产业更旺、乡村更美、农民更富,池城大地处处展现着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美丽新画卷。

“食”力不俗,粮食生产“二十一连丰”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2024年10月21日早上8时多,安徽贵池国家粮食储备库的库区前,一辆辆货车排成了长龙,空气中弥漫着稻谷的清香。

种粮大户王文龙一早就载了一车新稻来售卖。等待质检的工夫,王文龙和同来卖粮的同行们聊了起来,你一言、我一语,说起近几年的“丰”景,都难掩心中欢喜。原来自2012年开始,王文龙就承租了“家门口”的闲置土地种粮,结果一“种”不可收拾,规模一路追加到2000多亩。为了方便售粮,前两年还自己添置了烘干机。近年来,“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在贵池铺开,全程机械化耕作省时省力,实现了产量、品质“双增”。“效益高了不少,还有政策扶持,这些都是我们种粮人的底气!”王文龙高兴地说道。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一头连着国家战略,一头连着百姓生活。近年来,我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力推进农村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接连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国水稻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等一系列政策,粮食生产实现“二十一连丰”,区农业农村局也因此荣获“全省粮食生产先进集体”。2024年,我区高质量完成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9.07万亩,全区粮食播种面积达到67.6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5.94万吨,全区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中有升。

吃得饱,也要吃得好。我区深入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菜篮子”产品供给能力稳步提高,品种更加丰富。预计2024年全年出栏生猪31.1万头,出栏家禽913.63万羽,蔬菜及食用菌产量9.80万吨,油料产量3.74万吨;全区肉类总产量3.95万吨,其中猪肉总产2.41万吨,禽肉总产1.49万吨,禽蛋总产1.99万吨,农业综合种养规模化、集约化进一步提高。

向新向上,特色产业多点开花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走进位于涓桥镇的池州市秋浦特种水产开发有限公司,平静的湖面下,一条条鳜鱼正在静静生长,为春天繁育期的到来储备着能量。

公司负责人钱叶周介绍,作为“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合肥综合试验站贵池区示范区”的核心示范点,去年,该公司鳜鱼养殖总面积超700亩,繁殖“秋浦花鳜”系列苗种6720万尾,鳜鱼苗种繁育数量和品质稳居全国前列。

得益于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2024年,全区鳜鱼池塘养殖面积达1.65万亩,产量突破5000吨,鳜鱼产业综合产值突破5亿元。

产业向新发展,产业链也要向上攀登。2024年7月7日,首届“以竹代塑”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贵池启幕,会上,50个年产5万吨竹智能循环产业园项目在会上成功签约,在“以竹代塑”这条新兴产业赛道上,贵池抢先起跑。目前,全区竹产业发展体系已趋于完善,全区竹林面积达20.1万亩,现有竹加工企业22家,2024年全年竹产业年产值高达15.02亿元。

点上突破,带动全面“开花”。一年来,我区以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高规格实施农业产业化“1 2 7 n”提升行动,高标准编制鳜鱼、黄精、茶叶等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特色产业基地达44万亩,水产养殖面积22.91万亩,林特种植面积5.9万亩,茶园面积7.4万亩,全年绿色食品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80亿元。

“和美”为笔,绘就乡村幸福底色

每年5月,都是牌楼镇大山村制作红茶的好时节。村后2800余亩石坝垒成的茶园层层叠叠,村里炉火不熄,茶香扑鼻。近年来,该村通过与农业部门合作,加强茶叶品质管理,采用有机肥施肥,巩固发展野生茶,培育茶叶品牌,提高茶叶附加值,带动茶农在采茶季里月均增收5000余元。

不过,在大山村党支部副书记何礼连看来,要真正带动村民们增收致富,光靠茶叶这“一条腿走路”仍显不足。“这两年旅游业日益火爆,市场潜力巨大。村子旁的大王洞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而坐落在我们村青山组的高端民宿秋浦仙居每到节假日更是一房难求。”何礼连说道。

看得见的市场需求就在身边,也让大山村的发展路线逐渐清晰。近两年,大山村积极申请改造资金,启动大山村洪岭和美乡村中心村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大力改善村容村貌。同时,通过流转,将村内闲置的民居和场所集中起来,改造成民宿、餐馆和休闲项目,初步打造出了一条以“生态茶园 徒步休闲 绿色康养”为模式的精品旅游线路。

大山村的发展之路,是贵池各地农村面貌变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区坚持“和美乡村 全域旅游 差异化”发展思路,围绕乡村振兴示范带、秋浦仙境风景道、池青九、新318国道、358国道旅游专线等风景旅游线路,以贵池民歌、池州傩戏等贵池非遗民俗文化为根基,积极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风景线。2024年全年,全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约1300万人次,综合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吸纳从业人员9168人,带动6176户群众增收。

在此基础上,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底线不断守牢。2024年,全区累计创建省级美丽宜居村庄10个,建成省级和美乡村中心村194个;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进一步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镇街驻地、部分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全覆盖;全年完成改厕3000户,全区累计完成改厕4.38万户;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94%、97.86%。

新风吹田野,奋楫再出发。新的一年,我区将加大对农业农村领域的投入,聚焦粮油生产、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产业化、乡村振兴产业园、农业综合服务、和美乡村建设、乡村振兴公司、农业农村增绿护绿、财政支农、金融保险服务等十个方面,高标准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行动局,擘画贵池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壮丽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地图